|
信息内容 |
|
三类轴承使用过程 |
|
①所有给煤机卸料口重新更换卸料斗,并倾斜一定角度,在其下部增设缓冲件,大块煤矸不再直接砸在输送带上,减少其对输送带的冲击力。
②将所有落煤点导料槽和和输送带皮子加长,并增设3~5M的网式导料护网,大块煤矸落下后便被护网挡住顺着输送带运行方向前移,而不致卡住或掉到三类轴承架与回程段输送带之间。
③在三类轴承调心支架上焊接几个加固支架,各焊接口采用补焊来增加三类轴承架强度;在安放三类轴承的槽口上方增设挂耳钩环来固定三类轴承,使三类轴承不会被砸下。
④在所有安置带式输送机的巷道低洼处增大三类轴承架密度,即在每个三类轴承架间增加2个三类轴承架,以减小此处三类轴承架跨距,输送带运送煤矸经过低洼处不再下垂于三类轴承架空内。
⑤制作4个U形环,把拉紧小车的4个角固定在钢轨上,防止其上下跳动和左右摆动,避免掉道,但不妨碍前后移动,既不影响根据工况调整输送带张紧力,也不影响拉紧装置正常工作。
⑥加强对输送机安全保护装置日常维护和保养,保证各种保护装置灵敏可靠,使带式输送机不致长时间在无保护状态下运行。通过上述整改,输送带损伤几率由56.4%降为13.1%,极大提高了运输效率。
三类轴承使用过程中,损坏,疲劳是非常常见的现象,也是必发的损害,而引起三类轴承过早疲劳,很有可能是我们在使用三类轴承过程中配合不当,或者没有注意到一些因素而引起的。具体一些情况.
1、由于三类轴承座磨损,导致该三类轴承在运行过程中配合松动,产生磨损。结果,三类轴承外圈出现金属撕裂、磨损。
2、配合不当造成了典型的磨擦腐蚀。三类轴承及其底座在承载负荷的情况下发生相对位移,导致了这一磨损和腐蚀的产生。
3、外圈外圆上的伤痕是由三类轴承座上的凸点引起的。与此外圈外圆上伤痕对应的外圈内滚道,在此处发生了剥落。
4、由于分体式三类轴承座上的尖点使应力集中,造成该外圈滚道的局部发生剥落。 使用三类轴承时,如在将外圈从三类轴承座或轮毂中取出时的操作不当或损伤,会使外圈的底座产生毛刺或凸点。若在使用工具过程中不慎将三类轴承座内安装表面凿伤,则凿沟附近的区域会升高。若这些凸点未能在重新安装三类轴承外圈之前打平或磨平,则凸点会通过外圈影响外圈的内表面,使之也相应的产生凸斑。当滚动体撞击这些凸起区域时,应力增加,导致nsk三类轴承过早疲劳。
|
上一条:
冲压轴承座涂敷防锈油的办法
下一条:
没有了 |
|
|